机器人是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,是中国机器换人和制造业升级的核心环节。近年来,国内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持续活跃,初步形成了产业与资本的联动发展格局。据统计,2022年上半年,中国机器人行业已披露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。
从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情况来看,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供给侧受到了芯片短缺、芯片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明显冲击。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11.2%,为20.24万台。但受益于工业机器人下游的动力电池、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,工业机器人供不应求,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目前,中国是全球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。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突破20万台,达到23.71万台,同比增长19.1%。2021年达到近五年高值,累计产量36.6万套,同比增长44.9%。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超过40万台。2021年销量达到25.6万辆,同比增长49.5%。2022年上半年总销量为13.1万辆,同比继续增长。预计2022年市场销量将达到30.1万辆。2020年,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2.5亿元,同比增长18.9%。预计到2022年,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,有望接近500亿元。
从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来看,随着5G和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,工业机器人新的下游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2022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.1万辆和260万辆,同比增长1.2倍。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达到21.6%。乘联会新数据显示,预计8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批发销量62.5万辆,同比增长约100%。
政策面,自2016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以来,管理层密集出台各种机器人相关政策。比如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、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、《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》、《关于深化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》、《十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》等。
对于如何加快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,工信部提出了四条指示,其中特别提到了“支持企业深耕子行业,加快成长为专、新、小的巨型企业”。目前,第四批4300余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已完成公示,完成认定程序后将正式发布。到目前为止,中国已经培养了大约9000家专注于专业和创新的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据了解,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国内领军企业以埃斯顿、钟伟兴、汇川科技为代表,起步较早,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实力。根据《互联网周刊》发布的2021年工业机器人TOP50,埃斯顿作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的提供商和服务商排名,库卡和汇川科技分列第二和第三。宋新机器人、新时达机器人、绿谐、博世、HKUST智能、南靖熊猫、拓斯达进入前十,依次排名第四至第十。
中原证券指出,疫情对国外供应链的影响明显,国内企业对国产工业机器人供应链的需求明显增强,有望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进一步加快国产替代速度。目前的市场形势预计与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行业形势相似,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有望收获又一波国产替代红利。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指标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,调整幅度很大。下半年,工业机器人领域正在酝酿机遇。
AVIC证券认为,目前对工业机器人的整体需求强劲。今年上半年,工业产出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4-5月份疫情影响生产和交付。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,在机器代人的背景下,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仍在上升。国内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已经具备了国产替代能力,因此看好国产品牌的成长。
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咨询:埃斯顿机器人一站式综合采购平台